慈心悲願傳我心
路不轉心轉
2024 4月(I)
一位生性開朗樂觀的居士,帶著全家人上山拜訪師父上人,閒聊之際講了個故事,職業是計程車司機的他,某日載旅客前往旅遊勝地,回程時,旅客發現行李丟在山上,於是要求這位居士幫忙上山取回,來回的腳程需要3個小時,他雖答應旅客,內心卻不免有幾分無奈,才走幾公尺,旅客喊他說:「這樣吧,我們一起走,沿路就當作遊山玩水!」於是兩人便同行上山了。等拿到行李下山後,旅客問:「感到累嗎?」居士說:「不會耶,反倒覺得輕鬆!」那位充滿智慧的乘客笑:「如果這3個小時你把他當成在工作,可能就會覺得疲憊不堪,但若當遊山玩水,心裡不但沒了負擔,而且還輕鬆愉快,所以做事的「心」輕安了,身體也會跟著輕安!」
快樂在哪裡
2023 7月 (I)
希臘寓言裡的小獅子問母獅子:「快樂在哪裡?」母獅子回答:「快樂就在你的尾巴上啊!」不明究理的小獅子便開始不停地追著自己的尾巴繞圈圈,直到頭暈為止!然而,母獅子的意思是:「快樂其實就在身邊,它就尾隨在我們認真生活的腳步之後。」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快樂,卻找錯了方向,常對現況不滿,為自己找藉口,殊不知只要轉個想法,改變心念,就能找到快樂、擁有理想的生活。想看日出,要面對東方才看的到;想看夕陽,就必須轉向朝西才行。你若嚮往慈光寺旁湖光山色的美景,就必須親自來到劍湖畔前,才能感受到藍天、白雲、青山、綠樹、碧湖,交織成一片的和諧,視野一寬,塵埃盡滌的感動!與其妄想世界為我們隨心而變,不如做好本份、踏實
隨喜功德
2023 4月 (I)
普賢十大願中的第五大願正是「隨喜功德」,隨著自己所見所聞,凡是有人做了善事,不論大事或小事,都能以歡喜的心隨順應和、稱揚讚歎,那我們也會得到與他相同的功德。舉例來說,釋提桓因過去生曾為商人,某次,在經商的旅途中,經過一座傾頹的佛寺,由於不忍見到寺院敗壞,於是發心重整寺院。當時,他的三十二位夥伴,見他如此發心,深受感動,都紛紛出錢、出力隨喜幫忙,共同修建這一座寺廟。由於共同建寺的功德,他們後世一同感得生天的福報,釋提桓因為忉利天宮的天主,其餘三十二位則成為他的輔弼。所以這一念隨喜的發心是非常可貴的,若我們每一個人可以把握當下,時時刻刻稱揚讚嘆他人,與每一位眾生結善緣,那當下就是西方淨土,我們的生
修行二大要領
2022 12月 (I)
法師開示:「無論修行什麼樣的法門,皆要掌握兩個方向:第一是懺悔業障。第二是朝向佛法智慧的正見,一直去行。」 無始以來我們因無明業力而輪轉生死,業力的作用是覆蓋智慧,沒有智慧很難修行,所以修行一定要先懺悔業障,若將業障比喻為鹽,懺悔就好比在一缸鹽水裡加入清淨的水,持續不斷的加水,鹹味就會一天天的淡掉。 懺悔之外還要精進的聽聞正法,不斷的正思惟開發智慧,而智慧的開發必須發心,省庵大師云:「入道要門發心為首,心發則佛道堪成。」發心越大,得益越多,將佛法在生活中實踐,勤勞作務,發心為眾行六度才能開顯智慧。行佛不容易,但是我們不能放棄,只有懇切慚愧發心,真正去行,才能朝向目標一步一步的邁
量大的人能相互成就
2022 10月 (I)
師父上人開示:「器量可以造就一個人的福報,感得龍天護法的擁護。雖說器量是天生的,但也可以從後天學習、培養,你們只要學習師父的器量,就能擁有快樂的人生。」世間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依賴的,沒有任何一物可以獨立存在,例如我與院子裡的樹,樹製造了我所吸入的氧氣,而我也呼出了二氧化碳供給它的成長,看似兩個獨立的個體,其實是相互依存的。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,我的幸福與他人的幸福是分不開的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盡力去幫助別人的原因,如在工作上,後輩因前輩的提拔而成就,前輩於是能卸下重任;修行路上同參道友更是要互相提攜,才能彼此成長向上。所以要學習用寬闊的視野看待每件事情,因為幫助別人就是成就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