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心悲願傳我心


護持他人的發心

師父為大眾開示,身為出家人本就應以慈悲為懷,慈悲就是要拔苦予樂,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人都要以慈悲心對待,帶給人快樂,要知道志工們有善根來道場發心,我們就應該守護他們的善根,要讓他們來三寶地工作得很快樂,而不是工作得很有負擔,如果志工們承擔得工作太重,那就無法生起歡喜心,時間久了善根也就萎縮掉了,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,以慈悲護持他人的發心也是發心,這樣也才會得到功德福報。

大悲心

師公開示:「舍利弗問佛陀要修幾法才能得到功德?佛陀說『修一法即可,即大悲心』,舍利弗又問:『娑婆世界的眾生貪嗔癡很重,為何佛陀還要到娑婆世界度眾呢?』佛陀回答:『為成就大悲』。佛陀已經成佛了,都還必須成就大悲心,何況是我們!所以當我們對別人做出了貢獻,卻沒有得到回報時,如果不是立足在大悲心之上,便很容易退轉,如此就無法堅持善行,成就無上菩提果,沒辦法自利更無法利他,因此,唯有大悲心能行一切方便來度化眾生,所以大悲心是一切善行之初。」

互為善知識

為什麼大家共事相處在一起,產生的摩擦多於和諧,那是因為心中有太多的人我分別,我是我,他人是他人,這個人對我好,那個人對我不好,總是用分別的心眼去看待他人,分別心一旦生起,就無法平等的看待事情了。其實,要想與人和諧共事,就要把每個人都當作自己的善知識,任何人都有可學習和警勉之處,而且沒有人會永遠順遂,在別人低潮時就要伸出援手幫忙,大家互為善緣有來有往,這個團體才會和諧和樂。

直心直性

一日,有位信眾讚嘆師父上人:「直心直性,唯有道場」,師父上人見了有感開示:「在社會上是非常現實的,你爭我奪,誰要為誰治心呢?大家在一起常常是敷衍應付,表面和樂融洽就好,唯有在道場,善知識或自己的師長才能直言不諱地點出自己的缺點,幫助我們改往修來。而人都有惰性,這是無始以來的習氣,個人獨自學習,容易憑心情而學,所以依靠團體,有師長鞭策鼓勵是非常重要的,再三地指正,正是為了提醒自己時間飛逝,要努力修行勿生懈怠,更要恆常懷著慚愧心與感恩心。」一日,有位信眾讚嘆師父上人:「直心直性,唯有道場」,師父上人見了有感開示:「在社會上是非常現實的,你爭我奪,誰要為誰治心呢?大家在一起常常是敷衍應付,表面和樂融

辦法在心中

很多時候「沒有辦法」這四個字,會被我們掛在嘴邊,然後成為自己做事不用心,貪懶休息不求精進的藉口。辦法是人想出來的,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,當自己的力量有限,就要懂得下心去請教別人,和人討論,而不是待在原地不動。修行也是一樣,大家都知道習氣難改,但難改並不代表改不了,關鍵在於決心,若沒有改變的決心,師長教導再多的方法給你也是無用。

口業的修行

佛陀教我們要學習說話,學會「說話」是修行的一項很重要功課,言語是人與人開始溝通的第一步、給人的第一印象,既然已經學了佛,我們知道說話的重要,就要發願好好的修習口業。無論在團體中、家庭裡或社會上,最基本的大家應互相讚嘆、鼓勵,一位口業清淨的人,講起話來如口吐蓮花,人人都信受,就如師父上人說話能攝受大眾。故阿彌陀經裡說:「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,出廣長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說誠實言。」如來清淨無染之語,將佛法傳播到了世間的每一個角落,救度了芸芸眾生。